给鸡娃育儿的方法_鸡娃怎么养活

最后更新 :2023.12.11

1.鸡娃妈如何从“一惊一乍育儿法”中解脱出来?

2.“摆烂式育儿”和“反向式育儿”这两种育儿方式,有何不同?

3.育儿之路,如何在鸡与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?

4.如何正确鸡娃

给鸡娃育儿的方法_鸡娃怎么养活

鸡娃妈如何从“一惊一乍育儿法”中解脱出来?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去年年底,苏州一个外卖员在商场里弹钢琴的视频火了,很多人都称赞小哥有才华。常爸看了也觉得很赞,当今 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,但在疲惫生活中还能顾及梦想的人真的很棒。

        可一个在现场目睹了该事件的妈妈,却感觉经历了一场不亚于地球毁灭的打击,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抑郁情绪蔓延开来,甚至对自己一直坚持的鸡娃信念也产生了质疑。

        她们家有三套房,算是中产吧。孩子刚满6岁,日常生活已经被培训班占满,学琴、学外语、学书法……

        看到那个小哥弹琴,她突然感觉鸡娃的前景一片灰暗:

        “富人家的孩子,学了琴棋书画,能成为有气质的富人。可穷人家的孩子学了琴棋书画,‘大概率’只能成为会琴棋书画的韭菜。”

        “将来能预见的最可能的结局,无非就是孩子成为一个:会弹琴的写字楼打工人,会下棋的文案美工销售或医生,会画画的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,甚至心肌梗死猝在办公桌上。”

        倒不是歧视外卖小哥,但这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在她看来总归是不太体面。所以看到小哥弹琴的那一刻,这个妈妈的内心是崩溃的—— 在她眼里,仿佛坐在钢琴面前的不再是陌生的外卖小哥,而是她未来的孩子以及她内心巨大的恐惧。

        然后她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:

        “没事了,不逼了,让他去吧!”她平静地问了问孩子想学哪一个,如果都不想学,干脆都不学了。

        提及孩子的未来,她的态度变成了“走一步看一步,孩子实在不争气,给孩子留一个坐吃山空的资本。”

        言下之意是,孩子行最好,不行我也能养他。看来这是已经做好养出一个“啃老族”的打算了。

        评论里有人说是这个妈妈醒悟了,淡定了,懂得尊重孩子。但在常爸看来,与其说这个妈妈是冷静了,不如说是幻想破碎后的自暴自弃:

        花钱鸡娃也没啥结果,不如野蛮生长。

        既然疯狂“鸡娃”不可取,心易碎,那就直接走向安全的另一条路——对娃不再抱有任何期待,不看不听不闻不管直接迈向“佛系”状态。

        换句话说也是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——而动不动就冒出这样想法的,其实不止她一个人。

        日常生活中“非黑即白”的心态其实非常常见:

        数学学不好,那我就不学了;

        老板批评我,大不了我就辞职不干了;

        孩子乖的时候,骑到我头上都行,不乖了,原地爆炸我直接河东狮吼;

        怎么说孩子都不听,索性我就不管了,拉你去火车站门口要饭,自生自灭吧;

        看见有娃难以忍受学习压力要跳楼的新闻,就立即决定要顺着孩子天性,让娃自由生长,把课外班全退了……

        其实我们也知道动辄就变得极端并不好,但事实上,这个锅可能真的不该完全由自己来背。

        2018年,英国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一项针对2538名参与者的美国综合 社会 调查问卷,问卷涉及人们对工作、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满意度、信任程度。

        特别之处在于这份问卷的目的是考察人们的主观偏好、价值观,例如“你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有多虔诚”。

        结果发现, 大多数美国人都更倾向于持有高于或低于中点的极端观点。

        不光是美国,后来他们又分析了第六次世界价值观调查问卷,参与者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59个国家的人,结果是不管遇上什么问题,大家都更倾向于持有“极端”观点。

        研究人员解释称,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, 大多数适应性都是长期的极值定向选择的结果。 也就是说,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进化到最好,就可能会被淘汰。

        所以极端,其实是人性中的一部分。

        因此如果你有“鸡娃不成就佛系”的想法一点儿都不奇怪。但是,如果过度坚持“非黑即白”,则可能会把娃推进火坑。

        这个问题,70多年前陶行知就说得很明白了:

        “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,都对儿童有害。一是忽视,二是期望太切。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;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,反而促其夭折。”

        过度鸡娃,可能会揠苗助长;彻底散养,任由孩子自生自灭,则会让孩子失去最佳发展的机会。

        最有建设性的养育方式就是既不放纵也不过于严厉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适度”。

        这个度到底在哪儿,每家每个人适合的情况都不一样,没有一招吃遍天的定论,但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。

        第一件事,就是父母要摒弃“非黑即白”的脑回路。

        怎么做呢?

        常爸发现了一个非常简洁的方式,那就是没事儿看看“太极图”。

        “非黑即白”的二分法思维方式下,“all”与“nothing”的结局一样,两败俱伤,如右图。

        但生活的真相就像左边的图,黑中有白,白中有黑,复杂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。

        所以,其实父母根本不需要一听到风吹草动,就逼着自己在“鸡娃”和“佛系”之间做出选择。

       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采用“非黑即白”的决策,除了人性,更多是 因为这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。

        不喜欢学习那就不学习,认为胖是丑那就瘦到脱相,这种方式并没有解决问题。不学习也无法让知识自动填充大脑,瘦到脱相不过是另一种丑态。极端的处理方式,没有消灭问题,而只会带来新的问题。

        就像文章开头那个妈妈,从鸡娃到佛系,但 “该怎么教育孩子?” 这个问题依然无解。培养孩子学艺术到底是为了升学还是陶冶情操?这些问题打开始决定“要不要学”的时候,父母就应该想清楚。

        而在想“我们培养孩子学艺术是为了什么”这个问题时,我脑海里一直会冒出小小常奶奶的影子。

        之前给大家讲过,我小时候,爸妈是做生意的。小小常奶奶小时候家境所限,没有上过大学,也没有机会学很多她想学的东西——书法、音乐、英语……她并不算一个多么聪明的人,学东西不快,但她特别喜欢学习。以前她经常一边看着我家开的文印店,一边听新概念英语磁带,虽然英语水平提高得并不快,但她不在乎,仍旧每天听。 学习这件事,常奶奶坚持了一辈子 。关于学习的态度她也坚持了一辈子,不为名利只为得新知,只为那学习带来的满足感。

        之前晒过小小常弹钢琴,其实我家的琴用得最多的人是常奶奶。她是快60岁才开始学琴的,我们前阵子不是出了一本有钢琴谱的古诗词书吗,刚拿回家,她就照着琴谱弹上了。

        不光自己弹,还经常带着小小常一起,一个弹钢琴一个唱古诗词。原本非常不喜欢弹钢琴,认为很枯燥的小小常,耳濡目染之下也能乖乖坐在钢琴前面,还能边弹边唱。

        有时候祖孙俩还会互相鼓励和比赛,有时会听到小小常说:“奶奶,弹得不错,奖励你吃个芒果干!”

        在不带娃的时候,常奶奶还在老家的社区报名了老年大学,学二胡、学朗诵、学书法。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,日子也过得风生水起。柴米油盐一辈子,却也活得自得其乐。

       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,如果你认为学艺术就是为了在升学时“有用”,或者真想让孩子走艺术这条路,同时孩子也有天赋、有兴趣,那就不妨多鼓励孩子坚持一下,在 “自主感、胜任感、需要感” 上下功夫。事实上的确有不少人靠这条路走通了。

        如果你认为学习就是为了丰富思想、陶冶情操,那也不意味着要轻易放弃,而是应该结合孩子的天资、表现,判断孩子是真的不喜欢了还是遇到困难了,再和孩子共同决定是换个学习方式还是彻底放弃。

        如果学习总是抱着功利的目的,那心态真的是随时随地会崩! 就像文初的鸡娃妈一样,这次是看到外卖员弹钢琴心态崩了,下次可能是看到邻居家钢琴十级的小朋友没上成重点初中心态崩了。反正心态崩是迟早的事,跟个地雷似的,就看什么东西触发了。

        说到底,自家娃怎么培养,考验的是父母的智慧。

        最差的状态就是一惊一乍,一会儿鸡血一会儿佛系,孩子也会变得无所适从。未来,当他需要独立做选择时,也会和你一样焦虑,一样首鼠两端。

        在孩子教育上应该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,这事儿的确很难,而我的建议就是:没事儿不妨多看看这张图。

“摆烂式育儿”和“反向式育儿”这两种育儿方式,有何不同?

       侄子九月份开始了小学生活,原本是去年就应该读小学的,父母考虑孩子仍处于幼儿园状态,特地推迟一年上小学。

        侄子上了三个月的学,眼睛里没有了小时候的灵性,整个人褪去了稚气,好几趟去他家里,看到小小的他,窝在房间里写字、读书,对着IPad上网课,礼拜五时会上线下的课。

        一年级的孩子,父母给他安排了满满的任务,背书、写字、线上、线下上课。昨天看到侄子时,他扑入我的怀里,我一下子把他抱起来。记得去年抱不起他,胖乎乎的侄子,明显瘦了。

        暑假时,为了迎接9月份升学,侄子在他的外婆家开始报补习班,在武汉上了一个月黄冈课程。

        弟媳妇开始“鸡娃”育儿了,一系列“撸娃”操作。作为过来人,认为把过多时间花在学习上,对于读一年级的孩子,这样学下去,孩子会不会厌学?看到侄子整个状态,没有了往日的活泼开朗,甚是心疼。

        每一个父母都会经历这么一个时期,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从小上补习班,希望孩子学有所成。学霸毕竟占少数,学霸的后面,家庭氛围,孩子的天赋,努力等多种因素成就的。

        姐姐家的儿子从小聪明,也是小学开始上补习班,小学六年期间的成绩优秀。上初中后,像脱缰野马,成绩一落千丈,中考成绩不理想,花了几十万去重点高中借读,现在的成绩都是倒数。姐姐一讲起儿子的成绩,就火大了。这孩子也是我们看着长大,觉得真是可惜!

        近来终于听到姐姐说开始接受孩子的平凡,不再有过高的期望,接纳芸芸众生,孩子平凡人的现实。

育儿之路,如何在鸡与佛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?

       随着时代发展,很多人的育儿观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这在90后这代人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。以前的父母非常宠孩子,因为自己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,所以不想让孩子再经历这一切,因此大人都把孩子当成宝一样对待,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,平时舍不得打,舍不得骂,可就因为这种溺爱式育儿,最终导致培养出了很多任性的子女。90后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,慢慢地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,于是痛定思痛,开始不那么惯着孩子。这其中就衍生出了?摆烂式育儿 ?和?反向式育儿 ?这两种育儿方式,两者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。

第一,关心程度不同

       溺爱孩子的父母,对子女的关心程度体现得非常明显,即使是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引起他的高度重视,孩子因此恃宠而骄傲。有些大人发现对方怎么哄都哄不好,于是就彻底放弃,不管孩子了,这就是?摆烂式育儿?,面对无能为力的事,不多做关心。但是有些父母不信邪,非得跟孩子对着来,它要往东,自己偏要往西,就是要纠正这种任性妄为的坏习惯,这就是?反向式育儿 ?。由此看来,两者体现的关心程度是不同的。

第二,教育重点不同 摆烂式育儿?重点主要体现在?摆烂?二字上,通俗点解释就是放任自流,基本不怎么干涉孩子的成长。?反向式育儿?刚好相反,它就要纠正子女身上一些坏毛病,以坚定不移的态度来与对方进行抗衡,以达到教育目的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两者关注重点有很大不同。

第二,执行力度不同 摆烂式育儿?对孩子成长基本不怎么干涉,在教育的执行力度上显然有所欠缺。但?反向是育儿 ?又显得矫枉过正了,父母眼里揉不进沙子,只要孩子身上有一点自己看不惯的地方,那就要坚决要求对方改正,在执行力度上比前者可就大多了。

如何正确鸡娃

       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,如果孩子不愿意学,试着培养孩子某方面的兴趣。还是不行的话,那让孩子无忧无虑的长大,做个?佛系父母?也不错。

      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网络用语---?鸡娃?,意思是给孩子打鸡血。现代社会很多父母都在不停的给孩子打鸡血,不停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、辅导班,生怕孩子?输在起跑线?上,一直鼓励孩子不断向前,这样的行为就叫做?鸡娃?。不过,越来越多的老师和教育家抨击这种做法,认为这会泯灭学生的天性,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产生厌学情绪。到时非但不能实现某方面的特长,反而会耽误学校的正常教学。

       和?鸡娃?家长相对的,还有佛系父母。佛系父母,就是抱着一颗?平常?心教育孩子。在周围孩子疯狂报辅导班时,他们凭孩子兴趣报班:如果孩子要玩那就带孩子多玩一会儿,如果孩子要学习就让孩子去学习。至于要报哪个辅导班?全看孩子自己的兴趣。孩子不愿意上,那就什么辅导班都不报,周末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。当然,并不是让孩子完全自主地支配时间,如果孩子沉迷游戏,家长一样要出手干涉。相对来说,佛系父母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比?鸡娃?父母要多得多,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带娃方式在网络上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。

       很多网友说,在?鸡娃?和佛系直接找到一个平衡点,这才是育儿的最好方式。我完全赞同这一点。如果过分?鸡娃?,会让儿童丧失这个年龄段应当享受的友情和快乐,在他们长大之后完全没有值得回忆的童年,这是非常可悲的。同样,如果佛系父母过于放纵自己的孩子,很可能会让孩子在小时候养成不良习惯,小时候养成的坏习惯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。只有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才能让养孩子变得轻而易举,既让孩子有一个难忘的童年又能培养他们自己的个性。

要找到这个平衡点,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同时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,不能让孩子随意活动。在孩子犯错时要及时纠错,引导孩子往正路上走。如果孩子没有某方面的兴趣就尝试培养,孩子实在不愿意就让孩子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后正常玩耍,不能逼迫孩子。

       鸡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,然而新政之下,鸡娃还该不该继续呢?

        作为家长,我们没办法对孩子说学习不重要,成绩不重要,那么问题来了:我们到底该怎样做,才能让孩子身心健康,成绩优秀呢?

       注意,我们不谈该不该鸡娃,而是探讨如何鸡娃。但这并不代表我认同当下大部分家长把学习目的当做考试的做法,相反,我更愿意把中考,高考比作人生中有决定性的战役;那么,孩子们平时的作业,练习,周考,月考,期中,乃至期末考试就是一次次的训练和演习。

        面对战役,只有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不殆!

        要让孩子明白,他的对手不只是他的同班同学,同校同学,更重要的对手,是自己,是那个没认清目标,没掌握学习方法,没养成良好习惯的自己。

        还要让孩子知道,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成绩,成绩只能代表过去,成长才是正道,而成长来源于对过往的不断反思和更正,来源于对自我的反复认知和改进,也来源于对新知的探索和刻意练习。一次次的周考,月考,期中期末考,应该是每次反思的原点和每次成长的起点,

       更要让孩子清楚,真正的战场是在他的思想和行动上,要让正确的观念替代错误的观念,要让清晰明确的目标更换掉不切实际的目标,要让具体的针对性的任务取代机械的无意义的练习,要掌握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,要讲究学习策略,还要着重培养各种执行力(各种好习惯)……

       总而言之,孩子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毕竟老师不能替他去考试,父母不能替他去考试!

       我想,家长们鸡娃的目的也是希望娃们在面对未来,面对未知时能够有担当,有能力,有办法,那现在为何不换个一角度,换一种思维,换一种方法来鸡娃呢?

- END -

动物妈妈育儿方法多_动物妈妈的育儿方式

1.动物故事里的育儿经2.人类母亲(和其他人)能从动物母亲身上学到什么?3.树熊的繁殖方法和育...

育儿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法_育儿方面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哪些

1.各班在特殊时期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时主要困难是什么?我们可以怎么解决?各班在特殊时期指...